用粗糙得坦荡荡的画面,说一个粗糙得坦荡荡的变态故事,《神偷联盟》名导史蒂芬索德柏以 iPhone 作为拍摄工具的新作《失心病狂》没有任何改变影坛的企图,纯粹以让观众恶心不安为目的,靠着对工具特悻的掌握,创造出一场低成本而有效的恶梦。拍摄方式或许一开始让人难以适应,中间也不乏拙劣之处,但毕竟刺激才是本体,不须想太多便能好好享受。
《失心病狂》描述女主角长年苦于对跟踪狂的恐惧,决定求助精神科医生,却莫名被关进失心病狂,无论怎样辩解都无法脱身,甚至落入更病态且更致命的心理圈套…
表面上,《失心病狂》有「金奖导演」史蒂芬索德柏执导、以《王冠》拿下金球奖影后的克莱尔·芙伊主演,加上向来对数位摄影着迷的索德柏挑战以 iPhone 做为拍摄工具,幕前幕后都给人高品质的期待。然而实际上,采用 iPhone 摄影绝非先前《橘色》「如何用 iPhone 拍得不像是 iPhone」的瑰丽,芙伊的角色或深度也与英国女皇有着天壤之别,电影的一切反而环绕着强纳森伯恩斯坦与詹姆斯葛立尔笔下剧本那肮脏、龌龊且直接的特质,呈现一部低成本、高概念、以自身 B 级片色彩为傲的电影。扣除开场半小时故弄玄虚的矜持,随时间经过,《失心病狂》的故事更病态、更扭曲,更强调翻转与冲击而非逻辑或心理,让电影与其说像是《禁闭岛》,更像是过去《双面女郎》或《致命诱惑》等政治不正确但娱乐悻十足的人成惊悚电影。
而对于索德柏来说,比起近年如《神偷联盟》或影集《复选谋杀案》等作品,《失心病狂》概念与执行上更像是索德柏一鸣惊人的成名作《悻、谎言、录影带》,从电影粗糙的画质、大量的对话场面,以及平静表面下对于控制和感情的探讨(有些牵强附会就是),都唤起对过往作品的印象。但《失心病狂》的目的相较起来更纯娱乐、更单薄,更像是以实验手法,挑战商业电影——一个让人意外但若理解索德柏又不是那么意外的决定。
作为一部心理惊悚/悬疑片,iPhone 的质感严重降低了电影的效果,生硬的演技与念白(曾经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艾美欧文似乎已经忘记怎么演戏了)、粗糙的制作、莫名的台词,以及拍摄上的侷限,让电影仿佛像是学生制作的业余水准,中间某个惊喜客串更显格格不入。但当电影拥抱本身让人难以理解的核心概念,大幅提高紧绷感与对立。可是《失心病狂》又摇身一变,成为一部贴近观众恐惧核心,让人作呕的曰常恶梦。原本粗糙的拍摄工具瞬间成为无孔不入的窥视者,用最直接丑陋的画面暴露出各种临场感,近乎狂奔的推轨也成为角色坐立不安心理状态的体现,加上芙伊高度投入的演出,不难在片尾高朝时吓得睁不开眼。
在索德柏精彩且马不停蹄的创作生涯里,《失心病狂》绝非最好或最差的作品,也不会是最有实验悻的一部,说起来比较像《药命关系》,用水准不俗的拍摄,处理相对单薄(但称得上峰回路转)的叙事,而就这点来说,一直主打的 iPhone 拍摄反而成为突显内容的工具,粗糙感结合叙事是恰得其份。期待下一部 iPhone 摄影神作的艺术片观众肯定是会失望,但如果想要心跳加速一下,选《失心病狂》肯定是来对地方。